法检司校再携手,无剧本模拟法庭重磅来袭!


【编者按】7月16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作为主办方之一,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联合举办了第三届“法育未来”中学生模拟法庭活动。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负责对担任辩护人、被告人、辩方证人角色的同学们进行指导。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辩护工作,中心安排了律师赵辉、白庆坤对他们进行直接指导。两位律师深入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十一学校,与学生们座谈交流,现场讲解指导,从庭审中如何设计提问、如何挑战控方证据等基本的辩护技能讲起,鼓励、引导同学们积极查找相关法律依据,主动形成自己的辩护思路。除了专项指导外,两位律师还与学校老师和学生积极互动,随时解答他们提出的相关问题,帮助修改辩护意见,指导学生根据争论焦点挖掘证据的漏洞,不断完善自己的论证论据。活动中辩方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也有效提升了他们学习、运用法律的能力。在活动现场,张洁律师就模拟案例的进行法律解读,从预防违法犯罪的角度,向同学们释明未成年人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中心执行主任于旭坤为获奖团队颁奖。

正文转自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的工作部署,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深耕多年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带”为依托,联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创办“法育未来”中学生模拟法庭系列法律实践活动。7月16日,第三届模拟法庭活动成功举办。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一级调研员岳琳,北京市人大代表李广瑞、余清臣,北师大犯罪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晓亮,北京市教委三级调研员范新栋,北京市高院未审庭副庭长罗鹏飞,北京市检第九检察部三级高级检察官韩冰,北京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副处长赵峰出席。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市第二十中学七所基地成员学校校领导、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参与了活动。



本届活动在延续以往两届不设剧本,不提供庭审内容脚本,不预设案件正确裁判结果的基础上,打破了各校单兵作战的参与模式,进阶为由成员学校两两组队,强化了基地带内成员学校的横向交流,进一步引导学生协作探索、大胆表达。



本次模拟法庭审理的是一名未成年人盗窃案,整个庭审程序严谨规范、环节清晰紧凑、争议焦点突出,同学们入情入境、配合默契,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模拟展示。

模拟庭审结束后,增设普法解析环节,由市一中院未审庭庭长刘璐、市一分检第七检察部主任张文秀、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张洁就模拟审理的案件进行法律解读,并就未成年人身边易发、多发的法律风险开展普法提示。




随后,与会嘉宾组成评审团进行现场点评。评审团表示,本届模拟法庭活动成效显著,一是专业性强,严格按照真实庭审流程,让青少年沉浸式体验司法程序,将抽象法条转为生动实践;二是教育效果突出,通过角色扮演强化青少年的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三是资源整合有力,联合学校、司法等专业力量,构建协同育人平台,创新法治教育新形式;四是社会意义突出,既普及了法律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又传递司法人文关怀,为培养法治人才提供有效途径,充分彰显了司法机关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此次活动,还邀请到了前两届活动优秀学生代表与本届活动代表进行交流发言。


付奕璇

第二届活动学生代表

剑桥大学、香港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学专业录取通知获得者

北京市十一学校毕业生

“通过参加模拟法庭活动,让我对法学有了具象认知,体会到了法学的严谨与魅力,如今已是第三届模拟法庭活动,衷心祝愿学弟学妹们能在此收获对法学的深刻理解,培养法律思维,将公理之下,正义不朽的理念践行于行动中。”




付奕璇

第二届活动学生代表

剑桥大学、香港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法学专业录取通知获得者

北京市十一学校毕业生

“第一届模拟活动我在现场观摩,在这里埋下了法学梦想的种子,第二届活动我以公诉人的身份初探司法实践,通过亲身参与,模拟法庭赋予了多维的成长视角,我深切认识到真正的司法不是机械适用条文,而是在规则与温情之间寻找平衡。这就是我选择法学的初心——做一名有专业硬度,又有人文温度的法律人。”



陆芗凝

第三届活动学生代表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学生

“这是一个让法律条文活起来的实践平台,是培养法律思维、传递法治精神的最佳课堂,这场活动让我直观理解了情理法结合的司法智慧。在这里,冰冷的法条被赋予人性的温度,我们既锻炼了法律实务能力,更领悟到司法追求的是惩罚与教育的统一。”




最后,活动举行了颁奖仪式。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致诚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