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律协未保委参加法院旁听法制教育活动纪实

                                                                       法制教育的好课堂

  2012年5月16日上午,来自北京市司法局、朝阳区司法局法宣处的领导,中学教学第一线的班主任老师、北京市律协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志愿者律师、法制副校长、六五期间普法骨干“青春船长”及在高校就读法律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共计260余人,在朝阳区人民法院大法庭旁听了一起17岁少女诈骗三个通过网络相识的男孩手机的案件,三个小时的旁听,鲜活的案例,精彩的审判,庭审中的检察长、法官对被告人的教育,使每个旁听人员感触良多。

  此次活动源于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组织参加进修的教师到朝阳区人民法院旁听少年庭的审判活动称其为体验式教学,至今已组织第29期,参加旁听的教师已达近3000余人。教师法制素质的提高是学生法律素质提高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为了扩大教育范围,特别是2011年北京市启动六五普法教育以来,政府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六五普法的重中之重,为此北京市律师协会在北京市司法局协调和领导下,自2011年开始组织“青春船长”和部分高校法学院的同学也来参加法院旁听活动,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法制教育形式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一、精选案例,当庭宣判

  朝阳法院的法官为使旁听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每次选择具有未成年人犯罪特征,有代表性的、案情比较曲折,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审理后能当庭审判的案件,使每一个参加旁听的人员能全神贯注的随着审判的节奏前行,检察官和审判员像老师备课一样精心准备,5月16号旁听的案件整个诉讼程序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判决结果是否与旁听人员的思路相一致,牵动着每一个人。

  二、互动交流,取长补短

  宣判之后,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检察官和法官要与参加旁听的人员互动,交流,对大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认真回答,甚至有些问题是法官检察官意想不到且非常尖锐的问题。但整个互动过程体现教学相长,气氛严肃而热烈。法官、检察官认为对他们来讲互动也是一次学习机会,对提高审判技巧公诉水平非常有益。另外,对审理案件的诉讼程序,为什么这个被告人判处拘役六个月,法律是什么,这个案件给大家的启示是什么,法官都会一一道来。

  三、共同努力,减少犯罪

  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根据各自工作的特点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而努力,这是大家的心声。检察官、法官认为审判是第二个环节,预防才是最重要的。旁听的老师从这个案件中深刻认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除了关心学生学习更重要是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而失学、辍学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危险信号,这个犯罪少女就是在高中二年级辍学在家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防微杜渐。法官、检察官表示今后欢迎更多的教师、律师、高校学生来法院旁听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全社会共同努力,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旁听后从事未成年法律事务的志愿律师纷纷表示,在六五普法期间积极参加法制教育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用鲜活典型案例教育学生教育家长,为首都法制建设办实事,做贡献。旁听结束后,市司法局领导、北京市高级法院的少年工作指导小组领导、北京市律师协会、朝阳区律师协会、朝阳法院华院长和少年庭法官共同座谈,就如何建立跨部门的合作和减少首都未成年人犯罪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组织律师到法院参加旁听活动是王毅伟律师在十几年前担任兼职律师同时担任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政法教研室教师期间开展的体验式教学活动,十几年来坚持不懈。据朝阳法院少年庭统计近几年来,朝阳区作为北京最大的区在校生犯罪由一年受理70多起案件下降到2011年只有23起,这与加强教师普法教育息息相关。每位参加旁听的教师会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高学生法律意识渗透到平时的班级管理、教育工作中去,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在对参加者旁听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时,每一位老师都认为这种法制教育形式非常好很有意义,实践证明坚持数年必有好处。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法制教育形式,时间短,收获大,希望常年坚持下去,相信对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大有好处。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建议市司法局和相关部门在北京市六五普法期间,推广朝阳区的经验,创造性的开展普法工作,大家共同努力为首都法制建设、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贡献力量。

  北京市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

  朝阳区律协公益委员会

  2012.5.16

 

1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