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儿童“墙缝”安家再显儿童保护难题

(图片来源:华商晨报)

 5月8日,媒体报道沈阳流浪儿童"墙缝"里安家的消息,引起网上热传。 在沈阳北站,三个流浪男孩栖身在火车站北一处墙洞内。那墙洞是沈阳北站建成时留下的,离地面约2米,洞口宽2米,高不过半米,向墙壁内平行延伸2米。爬上洞口,人只能匍匐,里边是暖气的排风口。这样的窟窿在北站北的水泥墙壁上有几个,都是用铁栅栏封死的,唯独这个铁栅栏不知去向。窟窿里边,铺着被,摆着坛坛罐罐……,里边共住了3个男孩。

  老大叫小帅,来沈阳两年,去年曾在这个洞内住过半年。起初对生人的来访很反感,他担心会招来相关部门就无处栖身了。小帅和大个最近都失业,也不想找工作。小帅连身份证都没有,他说:“我爸离婚了,户口在爸手里,我不愿去找他,所以身份证一直没有办下来……小宁的家在沈阳骨科医院后的一处平房,邻居们证实小宁就在这住,他隔三差五走失,就像家常便饭,所以小宁爸爸也不急着找他。

  媒体报道后,这几个孩子曾居住的墙壁洞穴被有关部门封死。

  评论:

  这几名儿童为什么会流浪?为什么会一直居住在这个墙壁洞穴里?他们的父母都在哪里?他们的父母为什么不去寻找自己的孩子?他们为什么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救助?墙壁洞穴被封后他们又何去何从?相信很多网民都会和我一样存有这些疑问。

  孩子流浪,首先他们的家庭监护肯定是出了问题。实践中,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因为得不到有效监护而陷入困境。有些儿童可能有监护人,但由于各种原因,监护人并未发挥应有作用,导致儿童事实上无人抚养、得不到有效监护,例如小宁、小帅的情况。由于缺少监护监督的规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监护失当行为就会很难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了,由于监护监督、支持和干预的综合体系还没有建立,也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对家庭进行有效干预。这是我国儿童监护制度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导致了儿童流浪、被饿死、冻死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

  问题发生后,我认为有关部门不能对这几孩子栖身的墙壁洞穴一封了之。目前从媒体报道的信息了解不到有关部门更全面的工作和采取的措施。建议公安和民政部门积极寻找三个孩子的监护人,帮助解决家庭监护的困难,如户口、教育、就业、生活保障等,避免孩子再次流浪。

  避免类似儿童保护事件再次发生,建议完善以监护支持、监督、干预为核心内容的儿童福利制度。第一,应当建立儿童监护支持和帮助体系,确保儿童获得有效监护;第二,建立监护监督制度,保障及早发现对儿童的监护缺失和监护失当;第三,完善监护干预手段,加强对家庭监护的行政干预和司法干预;第四,完善国家监护制度,保障监护干预的顺利进行。

  总之,儿童面临的很多问题追根溯源都是监护出现了问题,监护制度的完善是解决儿童保护问题的关键途径。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通过立法修法完善儿童监护制度是迫切和必需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