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打工子弟,爱心书屋进校园
——“爱心书屋”揭牌仪式举行
9月,新学期伊始,在丰台区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开学的喜悦包围着全校的学生。开学之日,学生们同时获得了一份来自社会的特别礼物——“爱心书屋”。
2012年,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民盟丰台区工委开展了“情系打工子弟,爱心书屋进校园”活动。9月5日下午,在北京市丰台区振华民生学校举办了“爱心书屋”揭牌仪式。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张雪梅副主任、王延斌、魏艳丽,民盟丰台区工委主委薛明、秘书长郭琰等人参加会议。
揭牌仪式由丰台区振华民生学校校长于顺京主持。于校长首先介绍了振华民生学校的相关情况。丰台区振华民生学校坐落在丰台区卢沟桥乡大瓦窑村,是由丰台教委审批的一所专门接收流动人口子女的民办学校。目前学校设有小学、初中两个阶段的班级,共有学生1100多名,教职工70余人,目前没有专门的图书馆。在座谈中,学校负责人和10名班主任教师就打工子弟学校的教育支持体系、学生的家庭教育、教师待遇、与家长的沟通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和讨论。据学校和教师们介绍,打工子弟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完备,教师的待遇也很低,教师得到进修、培训的机会非常少,社会上对打工子弟学校的教育缺少支持,尤其是当教师在教育方面出现困惑时没有相应的教育支持体系提供指导。学生家长们都是外地来京的打工人员,生活水平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高,一些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但是学生们都刻苦学习,教师们也兢兢业业教学。去年以来,共有5名学生被国际芳草地小学选拔超长儿童的考试录取。
座谈后,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雪梅、民盟丰台区工委主委、丰台区人大副主任薛明为“爱心书屋”揭牌,并参观了“班级爱心书角”,给学生们带去了笔袋、乒乓球拍等新学期开学的文具用品。该校每周设有1-3次阅读课,因学校条件简陋,没有专门的图书馆,并且捐赠图书数量也有限,为了使图书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方便学生借阅,我们采取了“班级爱心书角”的形式,将“爱心书屋”的图书,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分类,放在班级中,并在各个班级中流动使用,学生们在自己的班里就可以方便的借阅图书。学生们对“班级爱心书角”非常欢迎,同时学生们也提出希望图书今后能够经常更新。
“爱心书屋”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他们的知识范围,提高阅读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不仅生活上需要关注,精神方面更需要关注,“爱心书屋”落地在打工子弟学校,尤其是在新学期开始启动,意义更加深远。“爱心书屋”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更让学生们感受到社会各界对他们教育的关注。“爱心书屋”活动自2012年3月开始自筹备以来,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各地律师、民盟盟员积极响应,纷纷寄送图书。首批“爱心书屋”的图书涉及到学习工具书、文学、科普、法律、自我保护等各类图书2407册,分别适合5-18岁的幼儿和学生。考虑到家长基本上都是来自外地的务工人员,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专门赠送了一批《农民工普法手册》和家庭教育类图书,希望学生父母重视家庭教育,提高法律意识,积极维护自身权益,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在此,诚挚的感谢北京、天津、湖北、山东、江西、贵州等地的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和志愿律师、民盟丰台区工委盟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并特别感谢著名作家郑渊洁老师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活动的关注和支持。今后,“爱心书屋”活动将会持续进行,并陆续在其他有需要的打工子弟学校开展。
附:图书捐赠的单位及个人:
民盟丰台区工委;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全体律师和工作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宏艳等;
“童话大王”郑渊洁;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政府政务中心王颖;
北京市荣德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松臣;
湖北律协未保专委会副主任李艳楼;
贵州律协未保专委会主任陈会琪,委员汪军、卞海燕、周一村、刘诚禄,志愿律师金庆龙、王虹、陶敏等;
律师文摘总编孙国栋及中关村第四小学;
江西律协未保专委会主任陈通华;
全国律协未保专委会委员朱琦;
天津律协未保专委会副主任于娟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