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杨思琪
小猪佩奇“被”打针,米老鼠惨遭车祸,艾莎公主做开喉、开颅手术……近日,一系列被儿童熟知和喜爱的卡通形象,经过“恶搞”和“包装”,登上了优酷、爱奇艺等网络视频平台,引发家长担忧和焦虑。尽管相关平台随后声明进行删除处理,但记者23日仍在这些平台能搜索到部分“有毒”视频。
一些家长评论说,披着卡通形象的外衣,配以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这些“有毒”视频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负面信息,“从可爱到可恶,是障眼法,更是烟幕弹”。
“不敢让孩子自己看电视,不能把手机、平板电脑放心地交给孩子。”北京市民朱女士说,网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有毒”视频让家长产生一种“无力控制”的焦虑。
“这些动画视频和真人短片夹带着大量血腥暴力、恐怖残酷、荒诞离奇甚至色情成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介绍,儿童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但又缺乏辨别力、自制力和抵御能力,因此,很难自主屏蔽或远离其毒害。
在许燕看来,这些超越儿童年龄和身份的视频应该受到严格抵制。“孩子长期受此类视频影响,很容易歪曲认知,误以为暴力很正常、流血很好玩,甚至对犯罪手法习以为常,并在生活学习中加以模仿。这种行为一旦发生,可能会在小群体内快速蔓延。”
20日,优酷、爱奇艺等平台发布声明称,成立技术、运营等部门组成的专项行动小组,对相关有害视频进行严格筛查、屏蔽,集中删除处理。然而,记者23日在相关平台搜索“天线宝宝”“小猪佩奇”等关键词,仍能发现一些“有毒”视频。
据了解,这些“毁三观”的“有毒”视频包含一些在国外网站上下架的禁播视频,却在数月后流入国内视频网站。这些视频究竟是如何通过审核的?面对记者函询,截至23日18时,爱奇艺、优酷方面并未做出回应。
一家视频制作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一些网络平台缺乏严格的监管和审查机制,再受到内容方和平台方之间利益关系的影响,这些视频会依托“滚雪球式”推广,形成大范围传播。
面对这些“有毒”视频的强势入侵,该如何为孩子们的童年护航?
许燕建议,应加强顶层控制,杜绝此类有害视频。一经发现,相关部门应快速做出反应,同时加大处罚力度,通过关停整顿、封杀销号等方式,净化网络空间,阻断“有毒污染源”的传播和扩散。
从日常监管角度来说,加快建立网络内容分级制度,针对不同受众进行有区别的内容设置,确保网络平台在播出栏目及时段等方面有规可循。建立视频全流程追溯制度,可全面追究视频制作方或引进方的责任,建立或引进违规制作“黑名单”,从源头上保障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
同时,家长应从传导末端筑牢安全防线。“一些孩子具有成瘾人格,这从心理学上来说是比较危险的。”许燕介绍,如果发现孩子因观看有害视频出现异常反应,家长应尽快带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或行为矫正。
许燕认为,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尤其寒假临近,帮助孩子做好假期规划,通过冬令营、社区活动、兴趣小组等,为孩子营造规律健康的成长空间。
此外,多位受访家长指出,当前我国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较为匮乏,这让孩子的注意力“无处安放”。他们建议,应鼓励动画制作公司和青少年儿童服务机构,依托新技术、新手段,创新表达形式,拓展产品形态,推出一批兼具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儿童影视作品,传递积极阳光的正能量。
关于作者